搜索
智造升级,西特电器挖掘“技术红利”再造优势
2018-09-10

       国内知名温控器供应商— —西特电器全新升级的自动化生产线日前正式投入使用,受到包括人民日报海外网、中国经贸网、南方网、佛山都市网、中国制冷网、中国小家电网、中国暖通制冷网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。

       温控器是典型的传统制造加工行业,西特电器是如何进行智造转型,向“技术红利”要效益的?或许我们可以从它的经验中获得些许启迪。

       在佛山市高明西特电器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,以往的来料筛选工序,需要工人对不同规格的来料进行分类,传递、测量、分配,工人日复一日重复这些机械、枯燥的动作。

       如今,这一工序已被智能标准化装配机器人取代,而且效率更高、质量更稳定。

       受劳动力不足、用工成本上涨、竞争压力加大等因素的影响,“机器换人”成为西特电器增效提质的重要手段。日前,西特电器投资数百万元上马的机器人全自动生产线投入使用,“技术红利”逐渐显现,为其带来新的竞争优势。 

       竞争压力倒逼“机器换人”

       作为具有二十多年历史的“老字号”温控器供应商,西特电器是全国较大温控系列产品生产基地之一,现年生产能力可达1亿只,国内市场占有率位居前列,不少家电巨头如美的、格兰仕都是其老客户。

        西特电器部分产品

        这样的成绩已足够让众多同行“眼红”,而西特电器董事长徐元山却坦言自己时时发愁,“压力山大”。

        据了解,我国智能温控器现已初步形成产品门类品种比较齐全,具有一定生产规模和开发能力的产业体系,成为亚洲第二大仪器仪表生产国。然而,温控器中小企业扎堆,面对竞争压力,国内众多的温控器打起了价格战,“产品价格只降不涨”。再加上国内劳动力成本上涨,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人口红利正在逐年缩减。“以前是愁订单,现在愁的是成本”,价格下降而成本却急剧攀升,挤占了制造业原本就不大的利润空间。

        在利润摊薄的重压下,西特电器选择主动拥抱自动化,实施“机器换人”,以期提升效益。从2014年开始,西特电器便开始使用自动化设备进行初步转型,机器代替了部分人工,但升级效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。为了进一步实现“智能制造”,西特电器于2017年花了几百万先后购进十台哈工大先步机器人,部分产线现已改造完成。“这是国内首个标准化装配平台,特别适合零部件生产装配”,徐元山表示,“对于温控器生产而言,对象和程序都比较复杂多样,要达成人工成本降低20%的目标,必须采用适应性更强的装备”。

 

       “技术红利”再造竞争优势

       产线智能化升级的效果立竿见影。“以前来料需要人工筛选,现在机器就能实现智能筛选,而且机器人可以开足马力24小时不眠不休,完全不用考虑工人加班的极限”,徐元山表示,实施“机器换人”后,不仅人工减少了,产能也扩大了。

        一般来说,在复杂产品的生产过程中,装配工作占整个产品生产工作量的40%-60%,因此耗费的人工也是最多的。引进新设备后,这种情形得到缓解。“原来的老设备只能组装一种规格的零件,现在一个需要7-10个人才能完成的温控器零件装配,新设备可以凭一己之力独立完成”,徐元山介绍称,新设备可以在不改动程序的情况下组装多种规格的产品,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高。

       除了“减员”、“增效”外,智造升级释放的“技术红利”还有产品品质的提升。更精密的设备所生产的产品不仅次品率低,而且在精度和外观上都得到了提升。

        随着智能时代加速到来,温控器正在走向高端智能化。适应这一变化,温控器必须在材料、性能上实现进一步创新,这对温控器的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在未来,如何使用更先进的设备推动技术升级、产品创新,挖掘更多“技术红利”,成为西特电器的重要发展策略。“对于大客户来说,先进的自动化生产线是企业实力的体现,通过展现企业产能、工艺、品质来赢取客户信赖和认可,也会使企业自身价值得到提升”,徐元山说。

 

        分割线

        见证合作伙伴的创新与进步,是再快乐不过的事。

        持续为客户创造最大价值是先步机器人永恒的追求,我们期待与更多制造企业携手构筑中国智能制造的美丽图景。

下一篇:没有了
Copyright © 2018 湖南先步信息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
技术支持: 华商网络 备案信息: 湘ICP备14017517